插混车型:全能之选,增程车型:偏向某一方面的选择

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全能之选,增程式与插混的优劣之争

如今,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成为了汽行业的热点话题。对于增程式和插混的优劣问题,不时引发争论。然而,从汽车技术的角度来看,结论实际上是非常简单的。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今年初在一个专业论坛上所言:“串并联插混包含了增程的功能,功能更丰富,油耗也更低;(汽车厂商)怎么营销都可以,但技术本身要实事求是。”

从技术演化的路径来看,串并联插混可以看作是增程式的“升级版”,而插混则是朝着纯电动的方向发展。

插混车型:全能之选,增程车型:偏向某一方面的选择

增程式实际上是插混的简化版,也就是串联式插混。换种说法,增程式是没有发动机直驱功能的插混。

在讨论插混时,我们指的是以电驱为主的插混。从混动技术的演化路径来看,这种以电力为主的混动方案比机械式混动更加先进。

机械式混动是指发动机和电机通过离合器、齿轮等机械结构进行混合。这是在机械层面上的动力混合。

电力混动则是指将发动机主要用于发电,将发动机输出的电力与动力电池输出的电力进行混合,从而由高功率电机驱动整车。这是在电能层面上的动力混合。

相比传统的机械式混动,电力混动的结构更简洁,能量传输损耗更低,整体效率更高,因此成为了主流热门技术。

增程式与插电式之争的焦点,就在于电力混动的发动机是否只用于发电,还是应该保留直驱功能。

为什么要保留直驱功能呢?

增程式的结构更加简单,发动机只用于发电,整车完全由电驱动。一些新兴汽车厂商更偏好这种方案,但传统的汽车厂商通常采用串并联混动,因为发动机除了发电之外,还可以直接驱动车轮。

当然,这并不是画蛇添足。

插混车型:全能之选,增程车型:偏向某一方面的选择

在高速巡航等工况下,如果发动机直接驱动汽车,可以使发动机在最佳效率区间运转;而如果让发动机发电,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后再由电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车轮,就有些绕弯子,不如发动机直接驱动车轮更经济、更划算。

增程式与直驱的结合,即是串并联插混,这样可以满足更多工况下的需求,弥补了增程式的一些不足之处。

串并联插混具有丰富的工作模式,包括纯电动(EV)模式、串联模式、并联模式和发动机直驱模式等,可以根据不同的工况灵活调配。而增程式只有EV和串联两种模式,在快速路和高速路上的效率无法与串并联插混相比。

增程式只

是插混的“减配版”,它是一种较低级别的技术。一些汽车厂商选择增程式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它更先进,而是因为它的进入门槛和成本更低。

营销是一回事,技术是另一回事。问题在于,一些厂商在市场营销中夸大增程式的技术先进性,试图将其包装成一种“高级技术”。这种营销手段扭曲了技术的本质,误导了公众,是不可取的。

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作为一种全能之选,结合了纯电动的性能和驾驶体验,同时也弥补了目前纯电动汽车在续航能力方面的短板。随着动力电池技术的进一步升级,纯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和充电速度将会提高,插混最终会与纯电动汽车合流。

因此,现在出现的一些关于“插电的尽头是增程”的说法,明显是在混淆视听。当前的增程式混动将“结构简单”包装成“技术先进”,强调“纯电动体验”,似乎认为只要发动机参与驱动,就与燃油车有关系,进化程度不够彻底。然而,技术的先进与否不仅仅取决于结构的简单与否,还取决于整体效率是否更高。

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的发展符合汽车技术的演化规律,它是一种综合考虑了电动和燃油动力的解决方案。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插电式混合动力将会成为更加普及的选择。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将迅速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12月1日 下午7:35
下一篇 2023年12月1日 下午7:4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