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许多4S店在售车时会推荐消费者进行一些保养项目,如底盘防锈。底盘防锈被广泛认可为一项重要的保养措施,加上销售人员的推荐,消费者往往会被说服并支付额外费用进行防锈处理。事后,一些消费者确实发现了一定的效果。然而,老司机们却不建议消费者在购车后立即进行底盘防锈处理。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点呢?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新车通常不需要进行底盘防锈处理。
事实上,许多新车在出厂时已经进行了底盘防锈处理,例如喷涂底盘防护漆,甚至一些良心厂家还会为底盘加装一层装甲。因此,大多数新车在提车时并不需要进行底盘防锈处理,因为原厂所做的底盘防锈效果通常优于第三方维修机构提供的。此外,在进行底盘防锈处理时,需要对底盘进行打磨和清理,如果原厂已经进行了底盘装甲处理,可能会对原厂装甲造成损伤,得不偿失。
当然,也有一些厂家存在偷工减料的情况,常见于小型车和低端紧凑车型。在购车后,最好进行检查。如何检查呢?非常简单。将车辆抬高,用手敲击底盘车身部位,如果听到的声音不是纯粹的金属声,而是带有一些塑料质感的声音,那么很有可能已经进行了底盘防锈处理。
推荐在新车行驶5万公里时进行底盘防锈处理。
那么,什么时候进行底盘防锈处理的性价比最高呢?老司机们推荐在新车行驶5万公里后进行处理,当然,如果经常在烂路行驶,或所在地区多雨,这个里程数可以适当延长。原厂底盘防护措施会因路面行驶时溅起的杂物而受损,导致防护效果下降。5万公里正好是车辆进行大保养的时间点,消费者可以趁此机会顺便进行底盘防锈处理,这样的性价比是非常高的。

烂路行驶需要提前进行底盘防锈处理。
如果消费者经常在烂路行驶,就必须提前进行底盘防锈处理。车辆轮胎带起的小石子会划伤底盘表面,形成一定深度的划痕,再加上烂路上的杂质堆积在划痕中,加速了腐蚀程度。因此,在面临烂路行驶时,必须提前进行底盘防锈处理。
底盘发动机护板也是个好选择。
如果消费者对于新车不进行底盘防锈处理不放心,可以考虑使用发动机底盘护板来提供保护。毕竟,大多数底盘腐蚀是由于托底造成的,护板可以有效防止
托底对底盘和发动机的损伤,因此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那么,什么样的底盘防锈处理才是合格的呢?市场上的底盘防锈价格层次不齐,一般来说,判断底盘防锈是否合格有两个标准。首先,底盘防锈是否充分覆盖整个底盘部位,是否均匀。这一点可以从颜色的深浅来判断。其次,合格的底盘防锈处理不会挂水。
需要提醒的是,不建议使用一些廉价的底盘防锈处理产品。底盘防锈处理需要在无尘且清洁的环境下进行。虽然一些不规范的汽车美容机构的价格低,但往往无法有效地实施底盘防锈处理。

总结一下,新车是否需要进行底盘防锈处理取决于多种因素,如原厂是否已经做了防护措施、行驶环境、行驶里程等。在购车后,最好先进行检查,如果底盘已经做了防护措施,就可以暂时不进行防锈处理。如果消费者经常在烂路行驶,或者行驶里程达到一定程度,可以考虑进行底盘防锈处理。此外,选择合格的底盘防锈处理产品和规范的机构也是非常重要的。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将迅速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