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购车过程中,油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而在浏览各大汽车网站时,我们都会看到每辆车的工信部油耗数据。然而,许多车友都意识到工信部油耗与实际油耗存在较大误差,实际油耗常常高于工信部油耗。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工信部油耗测试方法呢?一起来看看吧。
工信部油耗测试方法采用了欧洲循环测试法,并自2010年起逐步建立了完善的汽车燃料消耗公示制度。每辆新车出厂时都需要在副驾驶前挡风玻璃上贴上油耗标识,标明市区工况、市郊工况和综合总况三种油耗数据。

简单来说,工信部油耗测试并非大家想象中的将车辆放在测试台架上进行测试。实际上,测试过程中会模拟实际行驶时速,按照一定的工况测量排放物质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及碳氢化合物的排放量,并根据碳平衡法则计算油耗。
具体测试过程分为四个市区工况和一个郊区工况,共计1180秒。市区工况下进行780秒测试,最高时速为50公里/小时,平均时速为19公里/小时,车辆会模拟怠速、减速、换挡、加速、等速等状态进行行驶,最终得出市区工况下的油耗数据。郊区工况下进行400秒测试,最高车速为120公里/小时,平均时速超过60公里/小时,最终得出市郊工况下的油耗数据。综合油耗则是将市区和市郊两个循环的总排放量除以完成这两个循环的总里程后计算得出的最终综合油耗。

然而,工信部油耗测试方法是在理想状态下进行的,而我们在实际驾驶中会遇到各种问题,例如堵车、急刹车、急加速、使用空调以及行驶阻力等不同的情况。因此,实际油耗往往高于工信部测算的油耗。
那么,工信部油耗数据是否还具有参考价值呢?根据经验,加上工信部油耗数据的3个油量,通常与实际驾驶的油耗相当,因此可以说工信部油耗仍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大家对此有何看法呢?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将迅速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