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新手司机在小区周围停车时都感到困难,容易出现刮蹭的情况。实际上,倒车的原理是相通的,刮蹭的原因在于驾驶员在倒车过程中忽略了一些突出的障碍点。本文将简单介绍侧方位停车的倒车过程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帮助大家避免刮蹭。
侧方位停车时,需要特别留意两个障碍点:空位右前端的绿色垃圾桶和柱子,以及右车轮与马路边石的横向间距。
下面是倒车过程及需要注意的地方:
- 确定目标空位,保持车体与前车平行并保持30-50公分的横向间距。侧方位停车有三个打轮时机,第一个时机是当后排座椅靠背与前车尾灯处于水平位置时,开始打轮。但在这个位置,需要考虑到车位前端的垃圾桶,因此需要再向后退一些。
- 向右打满方向后,车尾向右甩动,观察左后视镜,当镜中出现车尾与后车右前灯错开半尺左右的效果时,停车并将方向回正。
- 接下来,向后斜着退。通常情况下,第三个时机是左后轮搭在库边线上时,需要向左打满方向。但是,如果没有画好的车位线,由于路窄,车辆都尽量靠近马路边石,因此以右侧为准。
- 观察右后视镜,当右后轮与马路边石保持半尺左右的间距时,向左打满方向。在车身旋转时,首先观察右前角与垃圾桶的间距,只要有间隙就可以继续转动。
- 前方障碍物没有问题后,观察右侧车体与马路边石是否平行,并保持20公分左右的距离,然后将方向回正。
需要强调的是,有些驾驶员担心后轮掉下马路牙子,会提早向左打轮,导致车身暴露在外,容易被过往车辆刮蹭。还有一些人懒得看右后视镜,凭感觉倒车,导致第三个打轮时机延迟,右后轮容易掉下马路牙子,或车尾一角与下方停靠的车辆刮蹭。
倒车后,可以根据需要微调前后距离,如果看不到后方,可以参考倒车影像,并与后车保留大约一尺的间距。
通过上述讲解,大家可以了解到,无论地形如何变化,倒车的原理是相同的。只有掌握倒车和调车的原理,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比如第1次和第3次打轮时机,不应固守陈规,而是要找出最危险的障碍点,予以关注,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
刮蹭。
总结一下侧方位停车的关键点:
- 观察目标空位,保持与前车平行并保持适当横向间距。
- 注意垃圾桶和柱子等突出障碍物,避免与其碰撞。
- 在第一个打轮时机时,注意后排座椅与前车尾灯的水平位置,并开始打轮。
- 向右打满方向后,观察左后视镜,确保车尾与后车右前灯错开适当距离。
- 向后斜着退时,观察右后视镜,确保右后轮与马路边石保持适当间距。
- 车身旋转时,先观察右前角与垃圾桶的间距,只要有间隙就可以继续转动。
- 前方障碍物通过后,观察右侧车体与马路边石的平行情况,并保持适当距离后回正方向。
- 注意不要过早向左打轮,避免车身暴露在外,易被刮蹭。
- 通过倒车影像等工具辅助倒车,可更准确掌握距离和位置。
通过掌握以上技巧,遵循倒车原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灵活操作,就能更好地完成侧方位停车,避免刮蹭的发生。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每个停车场或道路可能存在不同的具体情况和特殊要求,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适应,确保安全停车。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侧方位停车技巧,提高驾驶安全水平。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将迅速删除。